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例如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发电应用越来越多。
2022年,苹果公司发出倡议,呼吁其全球供应链公司采取行动,解决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全面实现去碳化,包括100%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电。目前,除了中国以外,包括欧美、日韩、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而美欧和印度还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光伏本土制造倡议,这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这些国家和地区设置光伏贸易壁垒的可能性。
TCL中环主要围绕光伏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等上游领域布局,同时近年来公司也开始向着具有强关联性的光伏发电等领域拓展。而布局光伏的企业如何协调好长期利益与企业短期利益间的矛盾,将考验掌舵者智慧。从2022下半年开始,降价预期已经开始在光伏产业链内传导,市场上光伏多晶硅,光伏组件的价格出现全面下调,据相关媒体报道,2023年初至今,多晶硅价格已经跌去6成左右,组件价格则下跌了2成左右,而行业还有下调空间。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采用控股而非直接经营的方式,母公司也有分摊风险的思考,就如当前正在考虑分拆光伏业务上市的创维和正泰电器。相较于TCL中环偏上游的布局,创维在光伏业务上则更偏重终端领域,尤其是户用光伏电站。
有行业分析人士告诉中国家电网,分拆业务上市,一方面有利于母公司在拥有子公司控制权的同时,可以用母公司较少资源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如吸纳其他股东入资,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助力控股子公司的跨越式成长;而一旦子公司面临经营的重大不确定性,有其他股东分担风险,母公司可以将损失降到最小。以TCL科技为例,2020年公司作价109.74亿元收购中环股份(现称TCL中环),当年中环股份实现营收190.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而到2022年,TCL中环报告营收670.10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68.19亿元。光大证券研报表示,硅料价格跌幅持续扩大,已基本跌至成本线附近,根据Infolink数据,本周下游的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跌幅均小于硅料环节,其中硅片环节跌幅相对较大。
本轮硅料价格加速下跌的核心原因是产能供给的快速释放去年以来,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我国出口新增长点。二是组织开展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共遴选80家企业、93个项目入选试点示范名单,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应用。五是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实施《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智能光伏与新型储能产品、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一是统筹利用相关资源,支持智能光伏技术创新,开展智能光伏组件回收相关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四是组织召开智能光伏产业发展交流会,形成案例汇编,总结推广智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经验,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是支持试点示范和行业特色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在会上指出,下一步要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利用中央及地方相关渠道,推动智能光伏资源集约化整合协同。外贸新三样增速领跑、比重提升,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四是持续优化光伏产业发展环境。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投资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利用中央及地方相关渠道,推动资源集约化整合协同,支持智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及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二是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
组织召开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加快光伏走出去和引进来,鼓励人才、技术、标准等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在海外建设智能光伏工厂、开发智能光伏电站项目,为光伏治沙、光伏扶贫等先进智能光伏模式推广应用贡献中国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多元化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培育若干国家级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和项目。
五是坚定不移推动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光伏企业与交通、建筑、农业农村、能源等领域企业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智能光伏应用模式。
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发布,开展光伏电池尺寸等关键标准制修订,指导建设智能光伏组件回收相关平台。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协同。已开展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杨旭东介绍,为推动我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五部门积极推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进一步落实《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持续深化智能光伏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规划衔接,共同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在智能制造、绿色公路建设、绿色建筑标准、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等领域支持示范企业、项目发展,进一步树立智能光伏发展大旗。6月14日,全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交流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
五方面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杨旭东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将会同有关方面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进一步落实《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持续深化智能光伏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规划衔接,共同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
五是坚定不移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四是组织召开智能光伏产业发展交流会,形成案例汇编,总结推广智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经验,扩大社会影响力。
已开展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杨旭东介绍,为推动我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五部门积极推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组织召开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加快光伏走出去和引进来,鼓励人才、技术、标准等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在海外建设智能光伏工厂、开发智能光伏电站项目,为光伏治沙、光伏扶贫等先进智能光伏模式推广应用贡献中国方案。
二是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在智能制造、绿色公路建设、绿色建筑标准、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等领域支持示范企业、项目发展,进一步树立智能光伏发展大旗。深入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投资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6月14日,全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交流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二是组织开展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共遴选80家企业、93个项目入选试点示范名单,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应用。
五是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实施《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智能光伏与新型储能产品、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在会上指出,下一步要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利用中央及地方相关渠道,推动智能光伏资源集约化整合协同。
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发布,开展光伏电池尺寸等关键标准制修订,指导建设智能光伏组件回收相关平台。去年以来,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我国出口新增长点。
利用中央及地方相关渠道,推动资源集约化整合协同,支持智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及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四是持续优化光伏产业发展环境。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多元化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培育若干国家级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和项目。鼓励光伏企业与交通、建筑、农业农村、能源等领域企业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智能光伏应用模式。
三是支持试点示范和行业特色应用。一是统筹利用相关资源,支持智能光伏技术创新,开展智能光伏组件回收相关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五方面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杨旭东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将会同有关方面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协同。
外贸新三样增速领跑、比重提升,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去年全球太阳能安装量达到创纪录的268吉瓦,到2030年可能达到1000吉瓦。
顶: 94254踩: 72618
评论专区